韵语教学对幼儿的帮助
期教育专家蒙特梭利指出:孩子阅读敏感期在4岁半至5岁半。
如果父母能捕捉到孩子的阅读敏感期,及时地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,培养孩子识字阅读的兴趣,就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。
学前识字在中国受到广大幼儿家长的欢迎,秋季班报名火爆,培训名额十分紧张。在新加坡,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被重视。但是,早期识字是幼儿早期教育的重点和难点,许多教师反映幼儿识字有“难教易忘”的特点,教学过程耗时费力,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,孩子虽然通过大强度学习认识了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字,却不能与阅读很好地结合起来,不能自己独立看书,理解所看到内容的意思。那么早期教育中是如何让孩子快速识字?快乐识字呢?
现在,为了让孩子早早识字,很多家长花了很多精力和金钱,但效果往往不理想。原因在于家长忽略了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。如果让孩子被动接受教育,就有可能会给美好的童年增加负担甚至影响以后的学习。发现和抓住孩子在乎的价值如有趣、新奇、好玩、比赛等,让学字的过程变得好玩、快乐,最终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,将来能自主学习,这是课程科学性的体现。
先识高频字不再盲目
许多家长在家中教孩子识字时一般是由笔画少的字入手,或者看到什么教什么,尽管孩子认识了一些汉字,但盲目性很大,孩子的阅读能力还是不尽人意。而“华文补习教学法”强调先学习汉字中使用频率高的字,讲究汉字的使用率,即高频字。
据介绍,认识400个左右的高频字即可进入初步阅读状态;认识1000个高频字可以读懂一般书报90以上的内容;认识1500个高频字,就可以读懂一般书报96以上的内容。家长应遵循幼儿的生理特点,抓住幼儿识字3岁至6岁这个关键期,从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平时使用频率最高的1500个常用汉字作为基础,从一个个识字到一批批识字,一年即可识读1500个高频字,背诵300余首儿歌和童谣。
韵语教学易于理解
有的家长发现,花了很大力气让孩子认了几百甚至上千字后,孩子却不会阅读,不爱看书,单独拿出来都认识的字出现在书里就不认识,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识字方法造成的影响。早期识字虽重要,但不一定识字量越多越好。如果只为了追求识字量而对幼儿采用填鸭式的教学,孩子的学习兴趣会受到严重挫伤,上学后容易后劲不足,甚至还不如入学前没有学过识字的孩子。
对此,我将会在课堂中融入儿歌、游戏等多种形式,让孩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边学边玩。据介绍,韵语识字就是把最常用的汉字先组成最常用的词,再用这些常用词,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和一定的故事情节,编成符合儿童特点且具有适当密度生字的一篇篇韵文,使这些韵文句式整齐、合辙押韵、节奏自然、短小精练、通俗有趣、文道结合。这样,既能使字不离词、词不离句、句不离篇,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字,易于理解,又能把繁多庞杂的汉字变得集中精练、通俗有趣、富有节奏,便于联想和记忆。所以,儿童喜欢诵读,并能倒背如流。孩子们把这些含有适当密度生字的韵文当作有趣的歌谣,随时都可背上几段,在有意无意中使生字多次反复浮现,使之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一批批常用汉字。